
雀巢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探索,无疑是这家食品巨头将全球数字化加速战略落地中国的生动实践。
文 | 伊内斯
自1908年在上海设立销售办事处以来,雀巢在华业务已深深扎根。近日,这个跨国巨头在中国捷报频传——包括天津雀巢有限公司、上海雀巢有限公司、双城雀巢公司以及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接连斩获各省、市级的智能工厂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雀巢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的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获评名单,而这是国家级智能制造领域最高荣誉之一。
雀巢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探索,无疑是这家食品巨头将全球数字化加速战略落地中国的生动实践。
《新民周刊》发现,除了智能工厂接连升级,雀巢中国也在不断绿色变革——以创新为引擎,推动全价值链的绿色变革,践行其“2050年净零碳排放”的承诺。
天津雀巢工厂有多智能?
据悉,天津雀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1996年建成投产,主要从事生产、包装和销售巧克力威化、糖果、冰淇淋等食品——这也是雀巢在中国颇有代表性和传统的品类。天津工厂获评的卓越级智能工厂,需在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以及运营管理五大核心环节实现“全链条、全维度、全场景”的智能化覆盖。
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通常来说食品制造的复杂性(比如多品种、小批量、高卫生要求)使得其智能化改造难度高于一般制造业。
因此,天津工厂在智能化建设之初就预留了升级和扩容的空间,并逐步利用仿真技术规划。对车间布局、设备配置、物流路径进行模拟优化,提前识别空间冲突和能耗瓶颈缩短建设周期,减少物流路径。
天津工厂的“智能”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它会经历多道严格检验,例如:AI视觉检测系统相当于操作工的眼睛,它会不知疲倦地检查产品是否有缺角、包装是否有瑕疵、日期是否清晰等等,并将有缺陷的产品及包装进行有效地剔除。烤炉热能回收系统是将现代工艺与可持续的愿景相结合,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并更好地再次使用能源,缩短了原先的基础启动生产的预热时间,加速了生产的过程。当产品生产出来后,机械手臂和自动化包装设备协助工人快速稳妥地将其送入立体仓库,并通过雀巢物流网络送到每一位消费者手中。
雀巢上海和哈尔滨工厂,
成功智能升级
天津雀巢工厂不断地提升智能制造的升级,让工厂与消费者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而雀巢另外两家老厂在智能工厂转型的大潮中也不甘落后,比如同样的1996年正式投产的上海雀巢有限公司,以及雀巢在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生产基地——哈尔滨双城雀巢公司。前者聚焦咖啡与固体饮料领域,是雀巢在中国重要的咖啡冲调产品生产枢纽;后者自1987年成立以来持续聚焦乳制品和婴幼儿营养领域。
如今的雀巢上海工厂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生产信息追溯。以这家工厂主要生产的“雀巢1+2咖啡”为例,一物一码系统将产品盒码和箱码关联绑定,对产品生成唯一身份识别码,通过物流码标记产品品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车间等信息以及对接条码系统获得产品详尽的生产流向信息。
此外,上海工厂也配备了多道称反馈调节系统,是雀巢第一家实现净重自动调节的工厂。
而主要生产乳制品和婴幼儿营养品的双城雀巢工厂,也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质量管理的精准化以及能源管理的绿色化。
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乳制品生产对包装容器的精度要求极高——罐口圆度若不达标,易导致密封失效,内壁异物则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风险。为此,双城雀巢引入了在线视觉检测系统等智能设备,实现了产品100%在线质量监测,确保任何细微瑕疵都能被及时发现。同时,工厂还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端到端的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获取产品从工厂到手中的全流程信息,极大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
目前,在智能工厂的推动下,双城雀巢工厂的婴幼儿配方产品的一次检验合格率已提升至99.9%以上。
国内首家特医全营养配方食品
液体制剂工厂
作为“全球创新枢纽”的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泰州,是雀巢集团在亚太地区设立的首个液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生产基地,也是国内首家特医全营养配方食品液体制剂工厂。
这家工厂自2018年投产以来,已经成为雀巢全球特医食品核心生产基地之一,不仅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还通过技术输出和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临床营养领域与国际接轨。
在研发设计方面,泰州工厂建了CNAS实验室,依托特医食品实验室及中试车间,遵循全球流程实现了端到端产品开发。CNAS实验室进一步开展产品/工艺建模分析、虚拟验证与仿真调试,减少物理试错。
此外,泰州工厂还集成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通过法规库及平台实现配方-工艺-合规协同。以及构建设计/工艺知识库,利用CAT平台关联模型与历史数据自动生成优化方案,显著缩短研发周期。
如同雀巢任何食品的溯源体系,特医食品也建立了自己的全产业链溯源体系。这也为进一步将其生产的特医食品通过层层严格标注检测,出口至欧盟奠定了坚实基础。
雀巢中国的绿色创新
除了智能工厂的布局,雀巢中国也在不断绿色创新。
雀巢集团早在2019年就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承诺。根据雀巢净零碳排放路线图,雀巢计划到2025年减排20%,到2030年减排50%。为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雀巢在整个价值链中开展行动,以减少“从农场到餐桌”的产品碳排放。根据雀巢2024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其全价值链碳排放已减少20.38%,提前一年完成了阶段性目标。这一成果得益于雀巢提出的“八大行动”,覆盖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碳移除等多个环节。
在这之中,雀巢中国以创新为引擎,推动全价值链的绿色变革,践行其“2050年净零碳排放”的承诺,特别是在绿色物流与包装减塑两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实现了显著的减排成效,更引领了行业的技术与模式创新。
在绿色物流方面,雀巢中国应用了电动车/氢能车城配车队。在此基础上,雀巢中国于2025年在业内率先启用领先的干线电动车重卡,填补了跨省干线新能源运输方面的空白。整体而言,截至2025年,雀巢中国的新能源车使用车次比2018年增长了75%。与此同时,雀巢中国也在加快推广更绿色的多式联运模式,公转水和公转铁的比例提升至38%。例如,雀巢天津普瑞纳宠物食品工厂的成品通过海运运输至雀巢东莞地区物流中心,整体减少了运输排放总量。
在包装减塑方面,雀巢承诺到2025年实现减少1/3的原生塑料使用。早在2023年,雀巢中国成功将威化产品单层聚丙烯冷封膜的厚度从28微米减至26微米,创造了雀巢全球范围内单层冷封膜的最薄纪录。这一冷封膜的应用,减少了6%的整体塑料包装消耗,帮助雀巢中国每年减少原生塑料使用35吨。
创造共享价值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进博会上,“创造共享价值”理念CSV, Creating Shared Value)贯穿始终,成为雀巢展区的一大亮点。从通过更健康的饮食选择推动营养事业发展,到采用再生农业实践助力地球保护;从改善供应链从业者的生计,到推动减少浪费与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雀巢正成为变革的促进因素。
当一杯咖啡的醇香,不仅关乎风味,更关乎云南咖农的生计与土壤的健康;当一罐奶粉的配方,不仅承载营养,更承载着对下一代的健康教育与赋能——这些细节共同指向一个企业持久成功的密码:不仅仅是“经营者”,而要做“价值共创者”,这不仅是角色的定位,更是企业的使命。
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雀巢秉持“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在生产和创新高质量产品的同时,积极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实现合作共赢。
据悉,雀巢也将继续坚定投资中国市场,促进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可持续实践履行长期主义的承诺——与未来同行在线股票配资平台,与社会共荣。
聚丰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